移动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遭遇山洪如何快速逃生避险?这四个关键字需注意
时间:2025-08-05 12:41:28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施少伦

《包芬格计划》

  中新网8月5日电 如果遭遇山洪,应该如何快速逃生避险?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5日举行的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副主任杨昆总结了四个关键字,分别是“快”“高”“避”和“稳”。

  第一个字是“快”,行动快,如果身处险地或者收到了高级别的预警信息,就要立即撤离,毫不犹豫,不要贪恋财物。

  “高”就是要向高的地方转移,一旦处于低洼地带,要向房屋屋顶、山坡,还有坚固的高层建筑这些高处转移,转移的时候要注意转移路线要向溪流沟谷两侧的山坡,还有滑坡体两侧的高地转移,千万不要顺着溪河沟谷的上下游和滑坡体的滑动方向转移,这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个字是“避”,要避开危险的地方,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要避开一切可能被洪水冲垮、冲毁或者说带电的地方,比如说围墙、老旧房屋、电线杆,还有陡坡等,避免被砸到、被掩埋、被电击。

  最后是“稳”,心态要稳,如果被洪水围困,要第一时间用手机求救,要找到坚固的地方,固定身体,以免被洪水冲走。如果说不慎落水了,要找到身边的树枝等漂浮物,然后尽快向岸边游动,争取上岸避险。 【编辑:付子豪】

图片

  2000年,完成考古报告两年后,张居中从河南考古所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教。该系的目的就是培养懂传统考古的科技考古人才。次年,他第一次带研究生进行田野考古实习,选择的正是自己最熟悉的贾湖遗址。尘封14年后,贾湖遗址迎来第七次发掘,科技考古手段首次全方位介入。植物考古学家在现场进行浮选,将土样放在水箱中,炭化植物遗骸浮出水面,得到了大量植物遗骸,古人类专家则对人骨标本进行了现场鉴定。《包芬格计划》  而贾湖文化与淮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之间却出现了更多相似之处,尤其在墓葬和葬俗方面。两者都有大量石器、骨器以及动物随葬,墓葬中都有龟甲,龟甲下都装着石子……而葬式、葬俗恰恰是维系一个人类共同体的文化内核。张居中由此提出一个推测:贾湖先民离开家园以后,其中一支沿淮河东下,迁徙到了同纬度的安徽、山东、江苏等地。

相关报道
分享到:

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网站编辑部信箱:changanwang@126.com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23版权所有